中、高频热处理的表面硬度值一般比相同材料的整体淬火的硬度值高出2~3HRC,这是由于快速加热条件下奥氏体成分不均匀、奥氏体晶粒细小以及精结构的细化原因,同事由于冷却速度比整理淬火快,淬火之后表层的高压应力分布对硬度提高的影响。
淬火之后的硬度波动值见表2-12,有效硬化层的深度波动范围见表2-13。
表2-12 感应淬火后硬度波动值 |
|
工件类型 |
表面硬度/HRC |
|
单件 |
同批件 |
|
≤50 |
>50 |
≤50 |
>50 |
|
重要件 |
≤5 |
≤4 |
≤6 |
≤5 |
|
一般件 |
≤6 |
≤5 |
≤7 |
≤6 |
|
表2-13 有效硬化层的深度波动范围 |
工件有效硬化层深度/mm |
有效硬化层的深度波动范围/mm |
工件有效硬化层深度/mm |
有效硬化层得深度波动范围/mm |
单件 |
同批件 |
单件 |
同批件 |
≤1.5 |
0.2 |
0.4 |
>3.5~5 |
0.8 |
1.0 |
>1.5~2.5 |
0.4 |
0.6 |
>5 |
1.0 |
1.5 |
>2.5~3.5 |
0.6 |
0.8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