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是保证模锻产品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模具的劣化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正因如此,控制模具寿命成了控制产品质量的要点。质量预防是质量管理的主要目的,将不良品遏制于未发之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精神。正因如此,通过控制模具寿命防止由于模具劣化而带来不良是模锻过程中最常见的质量预防手段。所以,我们的客户无一例外的要求我们定义和管控模具寿命。但是,模具寿命却往往说易行难。因为如果没有精细的控制,模具寿命很可能大幅波动,仅模具寿命的定义就能难倒一大片。如果寿命值定的过低,成本大幅上升,老板无法接受;寿命值定得过高则无法真正控制质量。于是通过模具寿命来控制质量就好像是镜中花水中月。也常听到各种声音,有人为了应对客户审核,虽然定义了模具寿命,但是没有实际管控;也有人批判模具寿命管理给企业带来了更高的成本;还有人说,模具好不好通过检验产品来判定即可,没有必要通过控制模具来保证产品质量。首先,我想暂时不谈模具寿命管控的必要与否,而是想先看看模具寿命管理为什么那么难。正如上文所讲,模具寿命的管理在一开始就卡壳,因为模具寿命的定义往往十分困难。既然模具寿命管理最头痛的是定义合理的模具寿命,那就先从这里开始我们的模具寿命管理探究之路。要想定义一个合理的模具寿命,首要条件是使模具寿命能够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那么,如何使模具寿命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呢?既然谈到稳定,就不得不来考虑使模具寿命不稳定(即波动)的因素有哪些。一谈到影响模具寿命的因素,稍有经验的人都能说上一长串:模具的材质、模具的相关尺寸、模具的结构设计、模具热处理的质量、锻造过程中的温度、锻造过程中工件或设备对模具的作用力、加工节拍、模具的润滑、模具的预热等等。但是今天,首先要来探讨的却是另外一个因素——设备!
不同型号锻造设备对锻造模具寿命的影响分析
对现场或工程有经验的人应该都知道,设备对于模具寿命是有影响的,比如同一种产品,在1000t 设备上生产和在3000t 设备上生产,模具寿命会有显著差异。通过对某产品2018 ~2019 年某时段内分别在300t 锻造设备和600t 锻造设备生产的模具寿命数据的整理,选取同种模具、同种失效形式的模具寿命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注:这些数据均来自于同品号、同种表面处理、同材质的模具),数据整理分析后结果如图1 所示。